中国豺

中国豺即“豺南方亚种”(拉丁学名:Cuon alpinus lepturus),也叫“红毛犬”“豺狗”,是犬科豺属物种——豺的亚种之一。

中国豺体长135厘米,尾长50厘米,体重20千克。其尾部毛浓密呈黑色,耳朵被毛厚实。被毛长,整体呈红褐色,吻部、唇部、胸部、腹部及腿部具白色区域,特征显著,易于辨认。该亚种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具体在安徽、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湖北、湖南省江苏省江西省浙江省等地区。它们栖息于大多数森林类型、高山草原和林地,栖息海拔可达3000米以上。主要以岩羊偶蹄目动物为食。该物种在全球范围内数量呈下降趋势,虽受法律保护,但易因栖息地丧失而濒危。

在中国,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中国豺所属的豺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此外,中国豺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评估等级为 濒危(EN);同时,其在2013年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

命名与分类

命名

中国豺的拉丁学名“Cuon alpinus lepturus”由Heude于1892年正式描述。

分类

截至2025年7月,在ITIS中显示,中国豺的科学分类为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哺乳纲(Mammalia)-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豺属(Cuon)-豺(Cuon alpinus)的亚种之一。

体态特征

体长135厘米,尾长50厘米,体重20千克。为健壮的大型野狗,尾部毛浓密呈黑色,耳朵被毛厚实。被毛长,整体呈红褐色,吻部、唇部、胸部、腹部及腿部具白色区域,特征显著,易于辨认。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该亚种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具体在安徽、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湖北、湖南省江苏省江西省浙江省等地区。豺属物种整体分布范围从俄罗斯东部延伸至中国,南至马来西亚爪哇岛苏门答腊岛

栖息环境

亚种栖息于大多数森林类型、高山草原和林地,栖息海拔可达3000米以上。其所属豺常活动于海拔2000-4000米之间的河谷、沟谷等地,祁连山脉是其重要的残存分布区之一。豺在祁连山的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约1.06×10⁵ km²,主要分布在甘青两省边界线两侧,以及青海省宗务隆山。崎岖度、家畜密度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其栖息地适宜度的最重要因素 。这表明豺倾向于选择具有一定地形起伏、家畜干扰相对较小且气温适宜的区域作为栖息地,可能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既有利于它们躲避天敌、隐藏自身,也便于寻找猎物和水源。

生活习性

群居与协作狩猎

主要以群体围捕的方式猎食,这种群居和协作的狩猎模式使它们能够捕杀比自身体型大得多的猎物。豺的体形比狼小,但猎物却是鹿、野猪、羚牛等大家伙。它们耐力、合作能力很强,大群的豺还敢抢夺虎、豹的食物。在群体狩猎时,豺群成员之间会通过特定的叫声、肢体动作等方式进行沟通协作,根据不同猎物的特点和环境条件,制定相应的围捕策略。例如,在追捕善于奔跑的猎物时,它们可能会采用长途追逐、轮流接力的方式,消耗猎物的体力,最终成功捕获猎物。

食性特征

食物主要以岩羊偶蹄目动物为食。这种食性选择与它们的栖息环境和狩猎能力密切相关。在其生活的山地森林草原环境中,偶蹄目动物数量相对较多,且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需要豺群协作才能成功捕杀。此外,豺在食物选择上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偶蹄目动物数量不足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寻找其他小型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甚至昆虫等作为食物补充。不过,偶蹄目动物依然是其主要的食物来源,为它们提供了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和营养物质。

活动节律

目前虽然没有专门针对中国豺活动节律的详细研究,但参考其他地区类似犬科的习性,以及祁连山脉的环境特点可以推测,豺可能具有夜行性或晨昏性的活动特征。夜晚和晨昏时分,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豺在活动时保持身体的凉爽,减少能量消耗。同时,许多猎物在这个时间段也更为活跃,增加了豺捕获猎物的机会。此外,在白天,豺可能会选择在隐蔽的地方休息,如洞穴、茂密的灌木丛或岩石缝隙中,以躲避天敌和炎热的阳光。它们的活动还可能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在冬季,由于食物资源相对匮乏,豺可能会增加活动时间和范围,以寻找足够的食物;而在夏季,食物较为丰富时,它们可能会适当减少活动量,以保存体力。

生长繁殖

中国豺的繁殖周期具有季节性特点,在部分地区呈现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如石家庄动物园对16只人工饲养个体的研究显示其繁殖存在一定规律,而野生种群因不同地区环境差异,繁殖时间可能有所不同,现有研究推测其可能在每年固定季节繁殖,以便幼崽在食物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时出生,从而提高成活率。中国豺的妊娠期通常为60-65天,受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影响会有波动,人工饲养环境下通过对石家庄动物园种群的观察已明确这一周期,此阶段雌性个体会通过摄取额外营养来维持自身及胎儿的生长发育。

保护情况

物种现状

该物种在全球范围内数量呈下降趋势,虽受法律保护,但易因栖息地丧失而濒危。其所属的豺未被广泛捕猎用于皮毛或其他用途,其在传统医药中的应用价值(若存在)也微乎其微。因此,野生动物贸易未对豺产生直接影响。

致危因素

中国豺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在中国东南部,人类的过度捕猎致使有蹄动物种群数量远低于环境承载能力,除麂和野猪外,多数有蹄类已生态灭绝或完全灭绝,这严重阻碍了豺种群的恢复。与此同时,农业扩张、公路修建、水电大坝等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中国东南部豺的栖息地遭到破坏与分割,适宜生存空间不断缩小。此外,人为迫害也威胁着豺的生存,通过毒杀牲畜尸体猎杀豺的现象在中国可能较为普遍,并且在陷阱活动普遍的地区,豺还容易被非选择性陷阱捕获。

保护等级

保护措施

中国

栖息地的扩大:豺维持种群所需的栖息地面积约为老虎的五倍,中国需扩大大型保护区(面积x>750km²)网络以保障其生存。

人工圈养与遗传问题的解决:中国青海捕获的豺被错误归类为南方亚种(C. a. lepturus),实际应属于北方豺群(C. a. hesperius或C. a. fumosus),存在亚种分类错误及近亲繁殖风险(起源于1957年青海捕获的两只个体)。建议对中国北方和南方豺群的圈养个体分开管理,需通过遗传研究确认其亚种分类后,再评估重引入潜力。

研究与保护需求:需调查中国豺与其他地区种群的遗传差异,明确北方与南方豺群的形态学特征,以及栖息地面积和猎物需求对其生存的影响。推动将更多森林区域纳入保护区,建立针对人豺冲突的补偿机制,减少报复性杀戮。

欧洲

迁地保护项目:欧洲濒危物种繁殖计划(EEP)。

参考资料

Chinese dhole (Cuon alpinus lepturus), 2022-05-17.www.zoochat.com.2025-06-26

Cuon alpinus lepturus.www.pierrewildlife.com.2025-06-26

位列豺狼虎豹之首 豺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央视网三农.2025-06-20

Cuon alpinus lepturus Heude, 1892.itis.2025-06-26

豺 Cuon alpinus.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5-06-27

Dhole(Cuon alpinus).iucnredlist.2025-06-27

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狼列为国家二级 豹升为国家一级.今日头条.2025-06-27

.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2025-06-20

Cuon alpinus (Pallas, 1811).itis.2025-06-26

..2025-06-27

..2025-06-27

Habitat selection and vocal behaviour of the golden jackal (Canis aureus moreoticus) on the karstland.ResearchGate.2025-06-27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