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化强度

磁化强度(英语:magnetization),又称磁化向量,是衡量物体的磁性的一个物理量,定义为单位体积的磁偶极矩,表示磁性物质永久的或者诱发的偶极矩的矢量场。在国际单位制(SI)中,磁化强度的单位是安培/米(A/m)。磁化强度不仅描述了物质被磁化的程度,而且反映了物质内部微小磁偶极子的分布情况。物质被磁化所产生的磁偶极矩有两种起源:一种是电子轨域运动产生的磁矩,另一种是物质内粒子自旋的磁化。磁化强度通常用符号M表示,它是媒质微小体元内的全部分子磁矩矢量和与体元体积之比。

定义

磁化强度,magnetization,描述磁介质磁化状态的物理量。是 磁化强度,通常用符号M表示。

定义为媒质微小体元内的全部分子磁矩矢量和与 之比,即对于顺磁与抗磁介质,无外加磁场时, M恒为零;存在外加磁场时,则有

其中 H是媒质中的磁场强度, B是磁感应强度,是真空磁导率,它等于。Ⅹ是磁化率,其值由媒质的性质决定。顺磁质的Ⅹ为正,抗磁质的Ⅹ为负。

原理

如果媒质是各向异性的,则Ⅹ为一张量。对于铁磁质, M和 B、 H之间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见磁滞回线)。

在外磁场作用下,磁介质磁化后出现的磁化电流要产生附加磁场,它与外磁场之和为总磁场B。对于线性各 向同性磁介质,M与B、H成正比,顺磁质的M与B、H同方向,抗磁质的M与B、H反方向。对于各向异性磁介质,M与B、H成正比,但比例系数是一个二阶张量。对于铁磁质,M和B、H之间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构成磁滞回线。

马克士威方程组

马克士威方程组描述磁感应强度B、磁场强度H、电场E、电位移D、电荷密度ρ和电流密度J的物理行为。磁化强度M在这些物理量之间扮演重要的角色。磁场强度H定义为

$$ H \ {\stackrel {def}{=}}\ {\frac {1}{\mu _{0}}}B - M $$

对于抗磁性物质和顺磁性物质,M与H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线性关系。由于磁滞现象铁磁性物质的M与H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磁化电流

在磁性物质内,“磁化电流”是总电流的一部分,又称为“束缚电流”,是由束缚电荷形成的。磁性物质内部的“束缚电流密度”Jb和“表面束缚电流密度”Kb分别为

$$ J_b\ {\stackrel {def}{=}}\ \nabla \times M $$

$$ K_b\ {\stackrel {DEF}{=}}\ M \times {\hat {n}} $$

其中,$\帽子{n}$是垂直于磁性物质表面的单位向量。在马克士威方程组内的总电流J为

$$ J = J_f + J_b + J_P $$

其中,$J_f$是自由电流密度,$J_P$是电极化电流密度。

静磁学

静磁学中,描述磁现象的詹姆斯·麦克斯韦方程组简化为

$$ \nabla \cdot H = -\nabla \cdot M $$

$$ \nabla \times H = 0 $$

静磁学问题可以用静电学的方法来解析,在这里,$\nabla \cdot M$项目类比于电荷密度。

磁化动力学

在考虑奈米尺寸和奈米时段的磁化作用时,含时磁化物理行为变得重要。不仅是依照外磁场的磁场线排列,在物质内的单独的磁偶极矩会开始绕着外磁场进动,通过弛豫,缓慢地随着能量传输进入物质结构,达成与磁场线排列。

磁性物质

磁性物质的分类包括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亚铁磁性超顺磁性等。这些物质对外磁场的响应不同,有的会被磁场排斥,有的会使磁场更加强烈,有的在没有外磁场时仍旧保持磁化不变。例如,抗磁性物质在外磁场存在时才会表现出来,而顺磁性物质在施加外磁场时,未联会电子磁矩趋于与外磁场呈相同方向。铁磁性物质内部的磁畴在外磁场作用下会趋于与外磁场呈相同方向,形成强烈的磁化向量。反铁磁性物质内部,相邻价电子自旋趋于相反方向,净磁矩为零。亚铁磁性物质则是绝缘体,可以用作微波器件的材料。超顺磁性则是在奈米粒子尺寸足够小的情况下,由于热骚动影响,这些粒子会随机地改变方向。

参阅

- 磁导率

- 地球磁场

- 地磁逆转

- 核磁共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