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信(1884年3月15日-1959年12月16日),字礼卿,一字守坚,号怒庵。安徽合肥人,汉族,毕业于江南武备学堂。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政治人物,原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
1906年,吴忠信由杨卓林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11月7日,林述庆率新建陆军起义光复镇江市,任命吴忠信为都督府军务部长。吴忠信未就职,前往驻秣陵关的徐绍桢部,策动徐绍桢举义。不久,江浙联军组成,徐绍桢任总司令,吴忠信任司令部执法官兼兵站总监,组织两江总督供应。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委任吴忠信为首都警察总监。袁世凯窃取总统之位后,吴忠信辞职赴沪,鼓吹讨袁。1913年7月15日,黄兴在南京就任讨袁军总司令,吴忠信复任南京警察总监。讨伐袁世凯失败后,吴忠信随黄兴亡命日本。孙中山在日本筹组中华革命党,吴忠信成为首批120名党员之一。1915年12月5日“肇和”军舰起义,吴忠信指挥攻打警察第一区工程总局等处,失败后逃走。同年,孙中山命吴忠信、陈其美潜回国内主持上海军事并兼管江浙皖三省。1917年后吴忠信随孙中山转战粤、桂、闽等地。1926年9月北伐军攻克南昌市,吴忠信受蒋介石邀请赴江西省任总司令部顾问,次年3月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淞沪会战警察厅长,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指挥屠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32年8月,吴忠市信任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1948年,吴忠信任南京总统府资政、秘书长。1949年去台湾,后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1959年12月16日,吴忠信病逝于台北市,享年75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吴忠信,字礼卿,一字守坚,号怒庵,汉族人。1884年3月15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年幼时,吴忠信父母双亡,他随兄长生活并秉烛苦读。1901年,17岁的吴忠信有感于国家的衰弱,毅然投笔从戎,考入南京江南武备学堂。1905年夏,其从南京江南武备学堂毕业,因成绩优异,被破格任命为陆军第九镇三十五标第三营管带,深受统制徐绍桢的器重。
工作经历
1906年,吴忠信由杨卓林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杨卓霖策划刺杀两江总督托忒克·端方未果被杀。吴忠信闻讯悲痛万分,仍冒险投身革命宣传。端方欲严惩他,幸得徐绍桢担保,吴忠信免遭厄运,后被调任镇江三十五标司令部正执法官。1911年11月7日,林述庆率新建陆军起义光复镇江市,任命吴忠信为都督府军务部长。吴忠信未就职,前往驻秣陵关的徐绍桢部,策动徐绍桢举义。不久,江浙联军组成,徐绍桢任总司令,吴忠信任司令部执法官兼兵站总监,组织粮饷供应。
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委任吴忠信为首都警察总监。袁世凯窃取总统之位后,吴忠信辞职赴沪,鼓吹讨袁。1913年7月15日,黄兴在南京就任讨袁军总司令,吴忠信复任南京警察总监。讨伐袁世凯失败后,吴忠信随黄兴亡命日本。孙中山在日本筹组中华革命党,吴忠信成为首批120名党员之一。后吴忠信肄业回国,赴上海市协助陈其美、蒋介石等人领导反袁斗争。
1915年12月5日,“肇和”军舰起义,吴忠信指挥起义军攻打警察第一区工程总局及电灯电话各局,失败逃走。同年,孙中山命吴忠信、陈其美先后潜回国内,主持上海军事并兼管江浙皖三省。1917年后他随孙中山转战粤、桂、闽诸省。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计划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伐。吴忠信指挥先锋部队攻克桂林市,平定广西。10月,孙中山在桂林设大本营筹备北伐,任命吴忠信为桂林卫戍司令。1922年陈炯明阻挠北伐并暗杀参谋长邓仲元,吴忠信与蒋介石主张先讨伐陈炯明再北伐,未被孙中山采纳。同年4月,吴忠信因病辞职,赴苏州市休养。1926年9月,北伐军攻克南昌市,吴忠信受蒋介石的邀请赴江西省,任总司令部顾问。次年3月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淞沪会战警察厅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指挥屠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8年至1931年,吴忠信在国民政府历任建设委员会委员、导淮委员会委员及常务委员、监察院委员。1932年春,国民党中央因安徽民意要求“皖人治皖”,任命吴忠信为安徽省主席。他上任后推行首席县长制、实行保甲制度,配合中国国民党军队围攻大别山红四方面军,还在芜湖市等地设米捐局为蒋介石集团筹反共经费,遭皖内外进步人士强烈反对,被迫撤销“米照捐”,任职一年便离职。1934年,吴忠信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辕总参议。
1935年4月,蒋介石借追击中国工农红军之机派嫡系入黔搞垮王家烈,为减少新桂系抵触、加强对黔控制,派与李宗仁、白崇禧有交情的吴忠信任贵州省政府主席。1936年8月,吴忠信改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并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40年4月,其呈请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恢复了国民政府在西藏自治区主权的行使,安定了西陲。1942年秋,吴忠信与朱绍良陪宋庆龄赴新疆与盛世才谈判,争取其反苏亲蒋。1944年,盛世才被迫离疆,吴忠信任当时新疆的主席兼保安司令。当时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爆发武装起义,吴忠信采取释放各民族有声望人士、成立宣抚委员会、向苏联求援等措施均未奏效,革命风暴席卷三区。他请求增援未果后,见武力无望便呼吁和平谈判。1946年3月1日,吴忠信借参会之机离开新疆。
1947年前后,吴忠信在南京先后担任中孚银行董事长、国民政府委员。蒋介石通过“行宪国大”当上总统后,吴忠市信任“南京总统府”的资政、秘书长。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吴忠信辞去秘书长职,仍任资政。上海解放前夕,举家迁到台湾。
人物逝世
1959年12月16日在台北市病逝,享年75岁。关于吴忠信的逝世日期,一说是1959年10月19日。
家庭关系
参考资料(此为部分介绍)
人物轶事
奉命入藏
1936年8月,吴忠信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至1944年9月改任新疆省主席,任期8年。期间,英国侵略西藏自治区野心未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露骨策动“西藏独立”,美国也插手。西藏噶厦内部,因曲吉尼玛与第十三世达赖矛盾,班禅避往内地,其到来引发噶厦妒嫉不满,加之英国挑拨,噶厦与中央关系紧张。反帝爱国的热振摄政与中央关系近,遭英人不满,被唆使的分离势力造谣诽谤,被迫下台,热振难左右西藏局势。吴忠市信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后,面对局势,先安排完成中国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护送班禅回藏任务(诚允辞职后由赵守钰继任),并草拟《护送班禅回藏专使训令》,经国民政府颁布,共11条,强调西藏自治区是中国领土,不得与外国订约,旧约应提请中央处理,中央允许西藏自治但方案另订,军政、外交等重大事项由中央处理,尊重西藏宗教及政教制度等。班禅回藏因英国操纵及噶厦亲英分子反对未果,但训令表明民国时期西藏属中国领土。
班禅回藏受阻后,吴忠信看清英国野心及噶厦亲英势力阴谋。1938年9月,蒙藏委员会修正公布《喇嘛转世办法》,明确达赖、班禅等转世需报蒙藏委员会查核掣签,中央得派员主持典礼。土登嘉措圆寂后,噶厦觅得三名转世灵童,热振呼图克图致电吴忠信,请求中央派员参加掣签典礼。吴忠信制定办理达赖转世四原则,强调中央对西藏自治区主权不放弃等。吴忠信向行政院递呈文及《对藏政策之检讨》,分析英人对藏企图,并草拟“谈话要旨”11条,强调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中央不划为省区,允许西藏维持政教制度,中央在拉萨市设驻藏办事人员等 。
成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
吴忠信离藏前,在黄慕松拉萨专使行署基础上正式成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期间,他还办了三件大事:
九世班禅转世灵童认定
1937年九世班禅在青海玉树圆寂,1941年班禅堪布会议厅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找到灵童官保慈丹,噶厦也派人寻访。吴忠信意识到噶厦寻访意图,于1942年3月主持草拟并呈奉指令,颁布《征认班禅呼毕勒罕办法》,规定班禅转世灵童由徒属寻访,掣签坐床及认定正身须中央派员主持。
喇嘛登记
1942年5月,蒙藏委员会依据1936年公布的喇嘛登记办法发布训令,要求边疆各地区喇嘛当年内完成登记。抗战时期,此举对安定边疆、抵御外侵有益。
应对噶厦亲英势力
1941年1月,热振摄政在亲英势力排挤下辞职,噶厦亲英分子扶无政治地位和经验的小活佛荣增打扎继任摄政,西藏自治区形势恶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拟修筑“中印公路”,噶厦以“避免僧俗疑虑”拒绝,英国也要求国民政府事先征得噶厦同意。1942年7月,噶厦亲英分子宣布成立“外交局”,将驻藏办事处与外国驻拉萨市机构同等看待。吴忠信接到报告后,认为事态严重,转报行政院的同时,于1942年8月2日电复驻藏办事处处长孔庆宗,强调国家利益问题西藏地方须秉承中央意旨处理,中央与西藏接洽方式照旧制,不得经由“外交局”办理;若藏方经由该机构承办,驻藏办事处暂停对藏接洽。8月5日,吴又致电噶厦转达行政院训令,内容与复孔庆宗电略同。噶厦见国民政府态度强硬,无形撤销了“外交局”。
主要著作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吴忠信先生是安徽合肥人,曾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奉命入藏,“收回已失治藏主权”。他曾策马西行,与新疆“东土”势力展开一场殊死搏斗,最终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朱文根评)
吴忠信早年追随孙中山,进行过反封建革命活动。孙中山去世后。他紧跟蒋介石,曾先后出任中国国民党安徽、贵州省、新疆省主席和国民党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政府资政、南京总统府秘书长等要职。1949年上海战役前夕,他携眷迁往台湾,此后担任过国民党政府评议委员及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1959年12月死在台湾。在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他是调解蒋桂斗争的重要人物。他标榜自己“曾带过军队,而绝非军阀;曾参与政治,而绝非政客”。其实吴忠信一直是蒋介石的忠臣和密友,是国民党官场上的一个老牌政客。(郑贤旭评)
参考资料【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46讲: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赴藏始末.微信公众平台.2025-06-25
吴忠信:【唤起抗战意识,争取最后胜利】.抗日战争纪念网.2025-06-25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求是.2024-10-10
“情圣”林少宫.科学网.2024-10-10
吴忠信孙女吴红女士到馆参观.吴忠信孙女吴红女士到馆参观.2024-10-10
吴忠信日记(1944).豆瓣读书.2025-06-26